2025-04-13 10:21:40 | 913教育网
据《人民日报》评价:王德民是一位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的石油专家,他为中国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量5000万吨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德民何许人也?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在2016年4月12日的那一天,一颗国际编号为21023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王德民星”。也正是这一天,王德民大学时期的证件照在网络走红,被人称为“学霸版吴彦祖”!
但就是这么一个“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的男子,从小的成长就充满了艰辛,因为他从小就被误认为是“外国人”。
不是我选择了石油,是石油选择了我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依旧保持着以往的传统观念,面对跨国婚姻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而王德民恰巧就出生于“中瑞混血”的知识分子家庭,因为是混血儿的缘故,导致他常被人误认为外国人而被同龄人排挤,因此,小小年纪的他总是皱着眉,显得极为孤单。
1955年,18岁的王德民参加高考,并以各科目近乎满分的成绩出线,其中化学96、物理98、数学100分,在当时100分制的年代,这样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无疑是没问题的,但令人意外的是,第一第二志愿的清华北大都没录取他,王德民反而被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录取(如今的中国石油大学),“不是我选择了石油,而是石油选择了我,”这是王德民在晚年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成绩优异,外貌出众的王德民自然有很多女生芳心暗许,但他的两则恋爱标准就劝退了大部分女生:第一、如果在一起,他不能抽出时间戴对方逛公园。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方绝不能妨碍他看书。
让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
其实,在北京石油学院求学期间的王德民并没有恋爱的打算,因为国际上的“中国贫油论”令他忧心忡忡。1960年,毕业后的王德民没有选择与其他人一样留在北京,而是选择在基层发展,主动奔赴刚发现石油的大庆油田,在那里王德民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不仅让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还让中国的原油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63年12月3日的那天,当周总理宣布:中国从此可以实现石油的自给自足了。26岁的王德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曾经所有的委屈与不公都在那一刻释然,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改变世俗的目光,但他却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1月,王德民因完成“三元复合驱技术及工业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宁捧故乡一抹土,不爱他乡万两金
如今,已有83岁高龄的王德民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国际石油界的名人。而王德民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大庆油田的开发和三次采油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使中国石油开采技术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正因如此,王德民院士也是国外做梦也想得到的科学家,面对西方国家开出的优厚待遇,他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与国外一些大公司相比,我的工资确实不算高,但世上又有哪个地方能让我组织上万名技术人员向大自然进军?只有中国!”这是王德民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宁捧故乡一抹土,不爱他乡万两金”这句话在王德民院士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913教育网
913教育网(https://www.913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杨振宁的一生堪称波澜壮阔,他是如何成长为当今物理学泰斗的?的相关内容。
我们有很多国人对杨振宁的认识并不够全面。大家之所以认识到杨振宁这个人,不是因为他的成绩,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而是他和翁帆这一段不被大家看好的婚姻。对于杨振宁来说,他是一个十分谦虚内敛的人,他对物理学的贡献,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我们有人说杨振宁小时候成绩并不好,这是真的吗?起因源于杨振宁的一句话“在中国,我们都是差生”。正因为这句话,大家觉得他小时候成绩不好,其实这只是人家谦虚的一种说法。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都知道杨振宁先生,在他35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非常斐然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之后的有一年,他带着几个诺贝尔获奖者来到中国给大家讲学。有记者就提及一个问题,你们中间有人曾经是高考状元?杨振宁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我们大家都是差生,因为按照国人的高考标准,我们在学校里成绩都排在了十名以后。就因为这句话,有人断章取义,认为杨振宁先生的小时候成绩并不好。
这正像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的成绩不好一样,因为他在某次考试中,只得了一分。然而忽略了一种事实,那就是在那场考试中,一分就是满分。杨振宁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差生,是因为他的谦虚谨慎的性格。尽管尽管他在物理自然科学界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尽管外界的人把他跟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比肩,但他仍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有限,在外宣称自己是差生。其实不然,杨振宁先生获过的奖项奖章无数,而且都是重量级的奖项,其中任何一个奖项都是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
我们有时候看待事情,要从全面来考虑。不要因为人家一句话,就断章取义,片面下了定论。正如本题一样,不要因为人家谦虚的一个说法,就自然而然认为小时候是差生,后面才成功逆袭成为大科学家的。任何一个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本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和钻研。所以,只要努力,只要一路向前,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相信自己,能够达到梦想的彼岸。
知道他得过诺贝尔,但是他得诺贝尔奖的那个研究其实只是他理论研究的很小一部分,剩余的大部分研究因为太超前,以至于现在没有办法得到完美的求证,所以并没有办法给他。这一点其实类似于爱因斯坦当年研究出相对论的时候,因为相对论并不能够通过当时的科技用来求证,所以最后只能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
在晚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开始研究大统一场论,当时他想要找出影响宇宙当中存在的唯一的理,但是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而杨振宁在他去世之后,接过了他的蛋子,开始研究大统一理论,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找到了宇宙当中存在的三个力,并且明白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在当今的物理学界内,他可以说是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物。
以上就是撞脸吴彦祖?中国最帅院士,高考近乎全满分未被清华录取,他是谁呢?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913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3教育网:www.913edu.com2013广东高考物理试卷整卷高中物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中国谁高考考了满分?“目前为止还没有考满分的人,但是有历史最高分。2004年高考的山东理科状元王端鹏考了749分,离750分只差1分。”高考749分是王端鹏,来自烟台二中校实验班。
中国谁高考考了满分?“目前为止还没有考满分的人,但是有历史最高分。2004年高考的山东理科状元王端鹏考了749分,离750分只差1分。”高考749分是王端鹏,来自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在理科综合试题中获得了满分,他参加过国家级奥数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根据规定,能够额外增加20分。全部总分加上来有749分。高考差一分满分,堪称中国高科的神话传奇。他叫王端鹏,来自烟台二
中国谁高考考了满分?“目前为止还没有考满分的人,但是有历史最高分。2004年高考的山东理科状元王端鹏考了749分,离750分只差1分。”高考749分是王端鹏,来自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在理科综合试题中获得了满分,他参加过国家级奥数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根据规定,能够额外增加20分。全部总分加上来有749分。高考差一分满分,堪称中国高科的神话传奇。他叫王端鹏,来自烟台二
真的能考上清华北大吗?怎么可以做到几乎每科满分啊首先得有考上的资本当时我们从刚开始就很认真卖力在学,配合适当的天赋的话,确实能够做到老师讲的和考试时训练的内容基本全部都OK,然后在高考备考的时候,之前(主要是高中三年)基础没有打好的同学就会比较吃力,学习内容和进度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准备考清北的同学在抓难点和自己相对薄弱的地方集中复习(当然薄弱的点很少,比如物理中的电磁学压轴大题和
泗洪高考第一,16岁考取清华大学是谁泗洪高考第一,16岁考取清华大学的是张天翼。张天翼是泗洪地区的一位杰出学子,他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当地的第一名。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在年仅16岁时就考取了清华大学,这无疑是他的智慧与努力的结晶。以下是对张天翼事迹的详细解释:一、杰出学术成就张天翼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他勤奋刻苦,成绩
2023高考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2023年高考的志愿填报一般可以报考2-3个学校,具体以省、市招生政策为准。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据自身成绩和兴趣,向心仪的大学或学院提交申请,希望能够被录取并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就读。同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报考多个学校,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一般来说,2023年高考的志愿填报最多可以报考2-3
2023清远中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3年清远市中考录取分中华师附中最低录取分数723分,第一中学最低录取分数646.9分,第二中学最低录取分数575.2分,第三中学最低录取分数541.5分,华侨中学的最低录取分数615.7分。重点学校中考录取分数分:1、华师附中:华南附中在清城区中考录取分为777.1分,清新区为772.6分,佛冈县为724.2分,英德市为769.
2023年高考全国状元是谁2023年四川高考状元是谁介绍如下:四川省文科状元曾昱菡,总分654分,来自绵阳中学。四川省理科状元张蓝月,总分712分,来自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四川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其中,文科本科第一批:527分;本科第二批:458分;专科批:150分。理科本科第一批:520分;本科第二批:433分;专科批:150分。地区 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
2023-11-15 20:09:44
2024-03-10 16:02:29
2023-11-16 00:07:33
2024-03-17 18:48:29
2024-02-27 07:00:17
2024-02-12 13:39:45